返回顶部
今年春节期间,国内主要新能源汽车生产厂家纷纷公布了1月份销量。与去年同期相比,绝大多数企业销量均大幅增长,实现了“开门红”,但在这中间没有见到华为强力加持的赛力斯AITO问界的销量。
我想,如果其销量超过了1万辆,肯定会大张旗鼓地宣传一番的,因为去年全年赛力斯总共才销售8521辆。这样一来,许多人不禁会问,如果1月份销量连1万辆也不到,那么华为余承东1月中旬夸下的今年问界要卖30万辆的海口,岂不要成为“杯中影、水中花”?
且看华为常务董事、消费者业务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的原话:“我们计划到今年年底先用一千家店来卖车,假使每个店每个月卖30辆,月销量便能够达到3万台,今年华为将挑战30万辆的销售目标,这样合作车企一年销售额达到1000亿元。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把和华为深入合作的伙伴,打造成中国盈利能力最好的车企。”
当初第一次看到这段话时,我就觉得不管余承东这个人过去在华为有多么辉煌的业绩,但在汽车销售方面绝对是个“外行”。
对汽车厂家如何制定年度销售目标,大凡在汽车厂家干过销售的人都知道如何预测的基本方法。
首先,要预判一下中国汽车市场全年的销量。这期间要参考国内外众多咨询机构的数据,然后再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来研判。
其次,要在预测全年销量的基础上预判一下自己公司产品所在区间的市场销量。
第三,要对比一下自己与现有竞争对手与即将上市的潜在竞争对手之间的竞争力,然后再确定一个销量的最小值或最大值。
第四,制定自己的竞争策略,然后努力实现自己可能达到的最大值。
无论时代怎么变化,这个目标制定的套路我想不会有大的改变,因为这是一个基本常识。
当然,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处于高速增长期,很难做出准确的判断,但一个大概值是可以预判的,对于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目前比较保守的是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为500万辆,最乐观的全国乘联会预测有望突破600万辆(其中乘用车550万辆),市场渗透率22%。
尽管这是一个高速增长的市场里,华为强力加持的赛力斯竞争对手还是非常多的,既有“蔚小理”这样抢先一步的造车新势力和已耕耘多年的比亚迪、稳扎稳打的广汽埃安,又有大象转身的大众、奥迪、丰田、奔驰、宝马等传统造车大鳄,华为加持的赛力斯问界凭什么销量要远远地超过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蔚小理”2022年的目标大概也就20万辆左右),实现从不到1万辆到30万辆的一飞冲天?
说到底,华为余承东的思维可能是过去他在华为取得辉煌业绩时带来的“以我为主”的惯性习维。二十多年前,像比亚迪、吉利⋯⋯等第一批干自主品牌的企业早期进入车市时都曾这样“轻狂”过,也都曾试图通过产品分网来大幅扩充经销商数量,在短时间内实现销量的大跃进,但结果均以失败告终。今天,像恒大造车也有类似的想法,其曾宣布要通过现成的卖房网络来卖车,用1600个销售中心来实现2025年产销100万辆、2035年产销500万辆的目标。细想一下,恒大的这个思路与余承东的打法没什么区别。
从1994年开始,本人进入汽车行业后一直在从不同的角度与汽车营销打交道。总结这么多年的经验,我认为销量要上去,一靠产品力,产品要出类拔萃,比竞争对手高出一截,而这绝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做到的;二靠品牌力,别人要认可你在这个行业的影响力,这需要的时间就更长;三靠营销力,包括渠道数量这个“外功”和人员素质与管理水平这个“内功”。其中“外功”短时间内可用钱砸出来,而“内功”则需要慢工出细活。
总而言之,需要时间,需要耐心,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干。在绝大多数条件都不具备的前提下,仅靠一个网点数量和其它领域的影响力就放出一个“销量卫星”,其结果最终可能只是自取其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