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是比较难回答的,毕竟谁也不知道未来的产品走向,行业的发展也是千变万化,虽然未来的东西不受控制,但就目前来看,我们发展努力的方向还是无人驾驶。
个人觉得,无人驾驶应该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法规的完善实现普及化,但对于汽车无人化的概念不同,导致实现商品化的难易程度也会出现比较大的不同。就技术而言,在合规的道路无人驾驶已经可以轻松是在安全行驶了,但商用的道路还在实验中。
国际国内法规的壁垒
现在国际标准法规也是阻碍自动驾驶一大问题,目前关于国际条约的改变,汽车生产地国家和非汽车生产国家的意见始终不能统一,汽车生产国家希望改变规则成为全球的标准,而非产国家也希望在这个领域分的利益,所以统一的标准一直谈判不下。
实现自动驾驶的技术已经趋于成熟
无人驾驶最让政府和消费者所担心的应该是安全问题,也就是技术成熟度,而其实在专有的普通道路无人驾驶已经经过了几轮的测试了,并且也进行了载人的无人驾驶测试,以谷歌无人汽车项目为例,推出至今已经有了十年,而至2009年以来它已经累积超过了1200多万公里的自动驾驶里程,拥有全路况的无人驾驶技术数据。
而在去年7月百度总裁也收到了一张给无人驾驶的罚单,百度无人驾驶汽车行驶在北京五环,也是又一大信号,李彦宏也表示无人驾驶汽车都被开了罚单,离量产还远吗,按照这样的速度发展,无人驾驶汽车真的就不远了,但至少现在来看无人驾驶的技术是逐渐趋于成熟的。
人工智能的发展是无人驾驶的关键
如果汽车不能拥有超越人的认知能力,这无疑是纸上谈兵。现在,随着导入背照式传感器等,相机性能实现了飞跃增长,在光线较少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超越人类能力的“认知”。但是,在逆光等相机环境不利的情况下,这一“认知”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因此,需要具备特殊功能的传感器,例如使用雷达及声纳系统。通过整合在不同领域拥有优势的传感器取长补短。同时,通过整合专门服务于无人驾驶的地图与地形数据、GPS,最终赶超人类的“认知”。
但是,传感器种类的增加也会带来成本增加。奥迪的旗舰车型A8也是限量发售,如果想令普罗大众拥有私人出租车,技术必须继续发展,达到仅靠相机也可以实现的程度。
接下来,“判断”阶段,实际上是现实中最大的问题。汽车专用道中,所有的汽车向同一方向前进,只要应对汇合、分散、变更线路三种方式即可。然而,一般的道路有所不同。除了行驶的车辆,还有步行者以及自行车。有时候甚至可能会有马匹和两轮拖车。
在这种混合交通情况中,电脑瞬间判断各类偶发的情况是非常困难的。目前的电脑很难设想,亮灯前行的汽车面前突然出现推着自行车的步行者这一场面。说法可能有些偏颇,但是Uber的死亡事故正是在这一情况下出现的。
冷静地回顾一下,无人驾驶的“认知”全部有赖于传感器的信息。如此一来,如果用通信技术将行驶中的车辆传感器数据和车辆控制数据输出,虚拟车可以同时在虚拟空间内行使。当然既可以是过去收集的统计数据,也可以是这一瞬间驾驶员是谁等实时数据。那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系统如果不能判断从而出现停止时,现实中的驾驶员如何操作,在何时操作,AI可以进行整合,学习复杂情况下的驾驶方法,这就是AI的重要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