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本文转载自“中国汽车报”,作者:郝文丽
9月6日,由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南京市江宁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四届全球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供应链创新大会在南京开幕,大会以汽车芯片及智能化供应链重构为重点,从国际产业链体系重塑、国内供应链转型升级等多个层面,研讨并探寻中国对策与方案。
9月7日,在大会同期举办的智能汽车软件论坛上,与会嘉宾围绕构建汽车操作系统、工具链、软件人才等基础体系展构建开探讨,思想交锋之间金句不断。
○ 麦肯锡(上海)咨询有限公司全球董事合伙人管鸣宇:
智能汽车时代,车企动辄全栈自研、SOA,听起来非常宏大,但实际上一个企业不可能什么都做,关键是形成正确的战略规划、打造适合的产品组合、形成完善的生态圈。
○ 电子科技大学教授罗蕾:
开源软件生态推动操作系统的研发与落地,但以竞争和对抗为目的的开源,难以获得真正的成功。
建议汽车行业以开源为重要途径,以研制自主的智能汽车操作系统为基础,构建政、产、学、研、用体系建立开源软件和社区共建智能汽车操作系统技术和产业生态。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专家李伟:
传统合作关系中,主机厂与供应商、用户之间只是单纯的买卖关系,主机厂与供应商之间的技术合作、技术共享深度不足,与用户之间的需求共创、价值共创探索不够,导致产品和技术的迭代创新较为缓慢。
新的商业模式关系链中,用户是需求和数据的生产者,供应商是服务的提供者,主机厂是需求与服务中间共创的桥梁。
○ 奇瑞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雄狮科技总经理邬学斌:
智能汽车时代连接用户是新特征,但汽车产业一百多年来没to过C,汽车厂很“社恐”,能“连接一切”的新玩家进入,让传统车企乱了手脚甚至怀疑一切。
过去100年,汽车“心脏”决定未来;未来100年,汽车“大脑”决定未来。
数据、软件、芯片,对于传统汽车人来说,即熟悉又陌生,汽车人要换“脑袋”,这是巨大的挑战,但也不要妄自菲薄。
○ 中汽创智首席技术官周剑光:
未来智能汽车时代,中国有几个操作系统就可以,没有必要百家争鸣,车企和供应商应该在携手创新的过程中探索在新型汽车产业链中的位置。
○ 百度智能驾驶事业群组首席产品架构师郭阳:
软件是工具,数据才是灵魂。
智能软件不在乎是否自研,而在于能否积累自己的数据,进而根据用户的需求打造出差异化的产品,车企应从生产制造转向掌握用户与数据,车企实际守着数据的宝矿却没有深入挖掘。
○ 德赛西威南京公司副总经理刘祎:
新造车时代,行业企业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车企干着tier1的活儿,tier1就没有未来了吗?
非也,而是要转变服务模式,做到“软硬解耦”、“服务原子化”、“黑盒子变成白盒子”。tier1要做一个原子,哪里需要哪里搬,构建柔性基础,打造柔性服务。当然,并不是所有的tier1都能做到开放自己的产品架构。
达尔文说:在自然演化过程中能够生存下来的,不是那些最强壮的物种,也不是那些最聪明的物种,而是那些最能适应变化的物种。tier1在新的产业链构建过程中要转变心态,做最能适应变化的物种。
○ 地平线联合创始人兼CTO黄畅:
智能汽车的诞生是堪比计算机一样的划时代改变,将成为新一轮科技变革的“母生态”。
芯片和操作系统是智能汽车的数字底座,是产业的最佳破局点。
只有先软硬结合,才能实现软硬解耦。
○ 黑芝麻智能首席市场营销官杨宇欣:
舞台大小由芯片厂商决定,但是戏怎么唱要由合作伙伴来共创。
所以芯片厂商要搭建好舞台,将功能、性能、冗余做得足够大,才能让软件厂商和下游伙伴施展与创新。